close
寶寶的水喝夠了嗎?

採訪撰文/楊心怡
諮詢/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程劭文
振興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程美美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顏瓊翬

水分對我們人體很重要,但是對新生兒而言,由於腎臟器官尚未成熟,但體表面積比例又較成人大,容易喪失水分,補充過多或過少的水分都會對寶寶造成傷害。因此何時開始可以幫寶寶補充水分?該如何補充?怎樣判斷寶寶是否需要補充水分?相信是許多媽咪都會有的疑問。本單元將一一解答疑惑。


水份占人體總體重的比例,以成人來說,約55%~65%,但在嬰兒則達70%~75%,加上嬰幼兒的腎臟器官尚未成熟,濃縮尿的能力比較差,但體表面積比例又比成年人大,容易喪失掉水份;因此,水對寶寶來說更顯重要,如果流失同樣的水份,對嬰兒也會造成較大的影響。

不過,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程劭文提醒媽咪,新生兒的活動力不強,水份消耗少,因此在前六個月時並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;而且母奶或配方奶中,便已含有80%以上(七分之六)的水分,只要寶寶奶量攝取足夠,就等於補充了充足的水分。美國有研究報告更指出,即使是媽咪剛生產完後的初乳,量不多,還是能維持寶寶體內的水分充足。

何時可以補充水分?
如何判斷寶寶是否需要補充水分?
正常來說,寶寶所需要的水份約100~150cc/kg/day,因此,只要寶寶每天每公斤體重超過120cc的奶量,就表示其水分攝取是足夠的。另外,只要體重按標準曲線在成長,每天小便量也適量,即尿布每天可換到6~8次,約每3、4個鐘頭要換一次尿布,小便顏色也是清澈、不混濁,就表示寶寶身體的水分已經足夠,不需要再勉強寶寶喝水。

除了這樣的標準之外,媽咪也應隨時觀察寶寶的生理狀況,例如尿量多少?嘴唇是否乾乾的?舌頭及口腔內黏膜是否黏稠?前囪門及眼眶是否有凹陷?再者,體溫升高、皮膚張力變差、呼吸急促,也代表寶寶開始有些輕微脫水的現象。

寶寶大量流汗時
當寶寶因活動量過大,或是氣溫過高,而導致大量出汗時,媽咪可能就需要幫寶寶補充水分;程劭文醫師甚至認為,當寶寶活動量慢慢增加以後,就可開始幫他養成喝水的習慣,因此最好能夠每4、5個小時,便按時拿水給寶寶喝,但量的多寡是依寶寶的需求決定,當寶寶表現出不想喝時,就不要再勉強他。若是夏天,即使寶寶都待在冷氣房內,還是很容易流汗、流失水分,更應該多補充水分。

不過,顏瓊翬醫師也強調,六個月大以下的新生兒,即使在非常炎熱的氣候下,只要寶寶喝了足夠的母奶或配方奶,也不需要額外喝水;在牙買加及印度所進行的研究已證實,全母奶寶寶在攝氏27.6°C,甚至是35~40度的高溫下,都完全沒有脫水的跡象。

寶寶感冒時
寶寶生病時,如果還伴隨有發燒、流汗的症狀,會增加新陳代謝,水份散失也會加速,這時,程美美醫師建議,應比平常多補充10~20%的水份量。不過,程劭文醫師也建議,在寶寶沒有拉肚子的情況下,媽咪可以透過食物如稀飯、湯麵來補充水分。

寶寶有泌尿道感染時
程劭文醫師指出,水份可以將膀胱的細菌稀釋,因此,當發現寶寶有泌尿道感染時,除接受抗生素治療外,媽咪也可多幫寶寶補充水分,增加排尿量。「但最重要的是」,程劭文醫師提醒媽咪,「多喝水可以降低泌尿道感染的機率,一旦排尿量增加,便可減少膀胱、尿道部位的細菌停留的機會」。

結語:
水份的補充對發育中的寶寶是十分重要的,但是太多水分,或太少水分,都會對寶寶造成不好的影響,細心的媽咪要多觀察寶寶的狀況,看他是否需要補充水分;一旦寶寶出現任何腹瀉、便秘、發燒等症狀,媽咪千萬不要自己亂餵葡萄糖水或運動飲料,還是給醫師診斷比較保險。

 

(詳文請見2007.10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ple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